第一部分 统计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二、机械工业统计管理办法三、机械工业行业协会统计工作管理办法
第二部分 统计标准
一、经济成分分类与代码二、企业登记注册类型三、关于统计上国有经济控股情况的分类办法 四、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五、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六、省、自治区、直辖市代码七、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八、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计算与确认办法
第三部分 滚动轴承标准
一、滚动轴承分类二、滚动轴承词汇三、滚动轴承产品标志
第四部分 统计指标解释
一、工业企业基本情况二、工业生产三、工业产品订货、销售与库存四、劳动工资与安全、卫生五、工业设备与生产能力六、工业原材料与能源七、工 业 科 技八、产品质量与技术经济指标九、财务状况与产品价格十、固定资产投资十一、利用外资、合资合作与引进技术十二、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十三、企业景气调查十四、企业集团统计十五、有关宏观经济指标
第五部分 附录
一、工业统计数据质量评估二、520户国家重点企业中轴承工业企业单位三、机械工业局重点企业中轴承工业工业企业名录附录四 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的参考系数附录五 工业统计常用法定计量单位和换算


十二、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指标体系

(一)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指标体系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引导工业经济发展朝着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方向的转化,综合评价和反映我国工业经济效益状况,1992年2月,国务院批转了国家计委、国务院生产办、国家统计局《关于改进工业生产评价考核指标的报告》,国家统计局相应制定了《改进工业经济评价考核指标实施方案》。1997年10月,国家统计局、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又以国统(1997)303号文件印发了《关于改进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指标体系的内容及实施方案》,从而使工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体系日趋完善,基本上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
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依照具有宏观性;科学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选择和设置指标,主要从反映企业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产出效率、产销衔接状况等六个方面考虑,包括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品销售率等七项指标,通过这七项指标的运算,计算出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这套指标体系的主要优点是:评价的目的性突出,所选指标适应性、代表性较强,既能多侧面地反映经济效益现状,更能综合反映经济效益的变动状况及各构成指数的影响程度,同时也为地区、行业间综合经济效益的比较提供统一的尺度。
(二)工业经济效益考核指标体系内容及计算公式
1.总资产贡献率
该指标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是企业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是评价和考核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贡献率(%) =
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利息支出
×
12
×100%

平均资产总额

累计月数

其中:税金总额为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与应交增值税之和;平均资产总额为期初期末资产总计的算数平均值。
分析时总资产贡献率还可以分解为两个指标:边界净利率和投资周转率,即总资产贡献率=边界净利率×投资周转率。

边界净利率(%)
=
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利息支出
×100%

产品销售收入

投资周转率(次)
=
产品销售收入
×
12

平均资产总额

累计月数

2.资本保值增值率
该指标反映企业净资产的变动状况,可用于分析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完整性和保全性及增值情况,是企业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计算公式:

资本保值增值率(%)
=
报告期期末所有者权益
×100%

上年同期期末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资产总计-负债总计
资本保值增值率=100%,为资本保值。资本保值增值率〉100%,为资本增值。
3.资产负债率
该指标用于衡量企业负债水平高低,既反映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也反映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从事经营活动的能力。计算公式:

资产负债率(%)
=
负债总额
×100%

资产总额

资产总额与负债总额均为报告期期末数。
4.流动资产周转率
是指一定时期内流动资产的周转次数。是一个反映经营状况的指标,也是一个资金利用效果指标,用于衡量企业流动资产周转快慢,即再生产循环的速度。计算公式:

流动资产周转率(次)
=
产品销售收入
×
12

全部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累计月数

式中的全部流动资产平均余额为期初和期末的流动资产之和的算数平均值。
5.成本费用利润率
是企业全部生产投入与实现利润的对比关系,反映工业投入的生产成本及费用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反映企业降低成本所取得的经济效益,是衡量企业盈利水平高低的指标。计算公式:

成本费用利润率(%)
=
利润总额
×100%

成本费用总额

成本费用总额=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6.全员劳动生产率
是工业企业平均每个职工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工业生产最终成果,反映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劳动投入的经济效益,用于衡量企业职工(个人)创造价值的能力。计算公式为:

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
=
工业增加值
×
12

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累计月数

由于工业增加值是按现行价格计算的,而职工人数不含价格因素,因此应将增加值价格因素予以消除。可采用工业总产值价格指数近似地加以调整。具体做法是:用报告期现价工业总产值除以报告期不变价工业总产值得出报告期价格比系数。用报告期价格比系数再除以基期价格比系数,就得出工业总产值价格指数,计算公式为:

工业总产值价格指数
=
报告期现价工业总产值/报告期不变价工业总产值

基期现价工业总产值/基期不变价工业总产值

如果报告期或基期更换不变价格,则应连续计算每年的价格指数,然后连乘求得。之后计算报告期可比价全员劳动生产率,其计算公式为:

可比价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
工业增加值/价格指数
×
12

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累计月数

7.工业产品销售率
衡量企业生产与销售比例的大小,反映工业产品已实现销售的程度,是分析工业产销衔接情况、研究工业产品满足社会需求的指标。计算公式:

工业产品销售率(%)
=
工业销售产值
×100%

现价工业总产值

(三)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是综合衡量工业经济效益各个方面在数量上总体水平的一种特殊相对数,是反映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的综合指标。它是以各单项工业经济效益指标报告期实际数值分别除以该项指标的全国标准值并乘以各自权数,加总后除以总权数求得。其计算公式为: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
某项指标报告期数值数
×
该项指
标权数
÷总权数

该项指标全国标准值

2.七项考核指标的权数及标准值
权数是根据七项考核指标在综合经济效益中的重要程度,由专家调查法确定的。其中:总资产贡献率20,资本保值增值率16、效益负债率12、流动资产周转率15、成本费用利润率14、全员劳动生产率10、产品销售率13。
各项指标的标准值,是参考我国近期工业经济指标的实际水平及一般标准确定的。其数值分别为:总资产贡献率10.7%,资本保值增值率120%,资产负债率小于等于60%,流动资产周转率1.52次,成本费用利润率3.71%,全员劳动生产率16500元/人,产品销售率90%。总体上看,七项指标的标准值大体上代表了我国"八五"末和"九五"中期的水平。
(四)计算经济效益指标时应注意的问题
(1)由于资产负债率为逆指标,在计算综合指数时需分别处理。如果指标小于等于60%,即可得权数12分;如果指标值大于60%,其得分则按下面公式计算。
即:

资产负债率权数
=
指标值-不充许值100
×12

60-不充许值100

(2)在计算月度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时,有些指标要乘12除以累计月数。
计算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七项经济效益个体指数都是以报告期指标值与全国标准值进行对比,标准值则反映七项指标某个时期的年度平均水平。在进行月度统计时,遇有总资产贡献率、全员劳动生产率、流动资产周转率等指标的分子与分母是时期数与时点数对比时,就需将分子时期数乘12除以累计月数;从而将分子时期数按照当期水平折算为年度数。这是因为,时期数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总量,它可以连续计数。如一个月的总产值是这个月中每天产值的累计;一年的总产值则是每个月产值的累计。而时点数只能间断计数,是表示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到一定时点上所处的水平。如年末职工人数,是表示经过一年的变动至年末(12月31日)时的实有人数,它不具有各月人数相加等于年末累计的关系。一般来讲,同一总体时期数的大小与时期的长短成正比。一年的产值必然大于一个月的产值。而时点数的大小与时点的间隔长短没有直接关系。因此,在计算上述三项经济效益指标时,要将分子时期数按报告期水平折算为年度数,以使分子与分母时点数对比计算的指标值能反映年度水平,这样才能与全国标准值可比,才能保证计算的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的正确性。
(3)如何正确计算时点数平均值
在现行经常性统计指标中,涉及有关总资产、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以及职工人数等指标都属于时点数指标,当需要用这些指标反映一个时期状况时,就要计算其平均值,如固定资产平均余额,流动资产平均余额,职工平均人数等。按照统计学原理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应按序时平均法。其公式如下:
①计算月度平均数:
月度平均数=(月初数+月末数)/2
②计算季度平均:
季度平均数=三个月各月平均数之和/3
③计算年度平均数:
年度平均数=年内各月平均数之和/12
或:年度平均数=年内各季平均数之和/4
④计算截止某月份的平均数 (同样适用于计算季度或年度平均数)

某月止平均数
=
(1月初数+1月末数)+(2月初数+2月末数)+……+(N月初数+N月末数)

2N

由于月初数与月末数相同,因此公式可以变换为:

某月止平均数
=
(1月初数)/2+1月末数+2月末数+……+(N-1)月初数+(N月末数)/2

N

在《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月报》中,有关平均数指标都需按上述方法计算,但在此次改进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实施方案中,计算总资产贡献率之分母“平均资产总额”时规定,平均资产总额为期初期末资产总计的算术平均值,也就是说可以采用下面简单方法计算:

某月止平均数
=
1月初数+某月末数

这样规定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资产总额在一般情况下变动不会太大,特别是对于一个省、一个地区汇总数来看,数字较为稳定,因此使用上述方法可以反映指标的经济内容,而且计算简便,也便于计算机处理。
(4)在计算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时出现负数应如何处理。
从理论上讲,这几项指标一般都为正值,但在实际经济运行过程中,当企业负债率过高(超过100%)或亏损严重的情况下,这几项指标有可能会出现负值。在这种情况下,应按下列方式处理:
①总资产贡献率为负数时
当企业严重亏损时,利润总额为负值,并且利润总额抵消税金总额和利息支出后仍为负数,在这种情况下,总资产贡献率计算的结果就为负值。这说明企业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资产的利用水平极低,不仅不能为社会创造有价值的财富积累,反而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在利用总资产贡献率计算综合经济效益指数时,应按实际数值进行加权,负值的总资产贡献率抵消综合经济效益指数。
②资本保值增值率出现负数时
资本保值增值率是报告期末所有者权益与上年同期末所有者权益的对比,反映企业净资产的变动情况。所有者权益等于资产总计减负债总计。如果出现企业负债大于资产,即资不抵债的情况,应分别处理:
A.报告期所有者权益为负数,表明企业本期资不抵债,无论基期所有者权益是正还是负,该项指标都按“零”处理,即在综合指数中不得分。
B.基期所有者权益为负数,报告期为正数,表明企业由资不抵债转变为资产大于负债,经营状况好转,这种情况应得权数分16分。
C.对新建企业,其资本既未增值又未流失,保值增值率按100%计算。
③成本费用利润率出现负数时
在成本费用利润率计算中,若出现分子利润为负数的情况,在计算综合指数时,将该项指标值与权数的乘积在综合指数中扣除,表明由于该企业或地区生产经营差,对综合经济效益起了抵消作用。
④全员劳动生产率出现负数时
在企业亏损状况相当严重 (或其他原因)的情况下,企业增加值有可能为负数,由此利用增加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也会是负值。在这种情况下,应按劳动生产率的实际数值乘以权数后加总到综合效益指数中,其作用是抵消综合效益指数。
⑤当资产负债率大于100%时,该项指标在综合指数中不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