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专栏首页
第一部分 统计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二、机械工业统计管理办法三、机械工业行业协会统计工作管理办法
第二部分 统计标准
一、经济成分分类与代码二、企业登记注册类型三、关于统计上国有经济控股情况的分类办法 四、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五、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六、省、自治区、直辖市代码七、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八、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计算与确认办法
第三部分 滚动轴承标准
一、滚动轴承分类二、滚动轴承词汇三、滚动轴承产品标志
第四部分 统计指标解释
一、工业企业基本情况二、工业生产三、工业产品订货、销售与库存四、劳动工资与安全、卫生五、工业设备与生产能力六、工业原材料与能源七、工 业 科 技八、产品质量与技术经济指标九、财务状况与产品价格十、固定资产投资十一、利用外资、合资合作与引进技术十二、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十三、企业景气调查十四、企业集团统计十五、有关宏观经济指标
第五部分 附录
一、工业统计数据质量评估二、520户国家重点企业中轴承工业企业单位三、机械工业局重点企业中轴承工业工业企业名录附录四 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的参考系数附录五 工业统计常用法定计量单位和换算


七、工 业 科 技

科技统计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科学技术活动中各种数量关系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来认识科技活动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工业企业是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主体,加强科技统计的目的,是为了反映工业企业开发科学技术活动情况,为分析和研究企业的技术经济结构,企业发展的潜力,制定有关高新企业产业发展政策提供依据,也为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科学的管理提供依据。
(一)工业企业科技活动
科技活动 是指在所有科学技术领域内,即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中,与科技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密切相关的全部的、有组织的、系统的科技活动。所谓有组织的、系统的科技活动,是指在一个机构的范围之内,并列入这一机构的工作计划,由这一机构的人员有计划地进行的科技活动。目前科技活动统计包括研究与发展活动、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活动和科技服务活动。
1.研究与发展 指为了增进知识,以及利用这些知识去开创新的用途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工作。它具备四种基本条件:创造性、新颖性或创新、科学方法的运用和新知识的产生。它包括三种类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发展。
(1)基础研究 指不直接考虑用途,以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运动规律、获得新发现、新学说为目的或对已有的规律、发现、学说作系统性的补充而进行的理论研究或实验。其成果以科学论文、科学著作为主要形式。
(2)应用研究 指利用基础研究所发现的知识,确定特定的目标,为了明确基础研究成果的实用化的可能性,探索新方法(原理性)而进行的独创性研究,以及对已经实用化的技术探索新的应用方法(原理性)而进行的研究。应用研究实际上并不直接产生新的(或改进)产品或工艺,其成果以科学论文、科学著作和原理性模型为主。
(3)实验发展 指利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实际经验所获得的知识,为研制新的材料、产品和装置建立的新的工艺、系统和服务,以及对已生产和建立的上述各项进行实质性的改进而从事的系统性工作。其成果为一种具有新产品或新技术基本特征的原型,可达到设计定型的新产品或新工艺、实验报告。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发展简称研究与发展,英文缩写为R&D。
2.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 指为解决研究与发展活动阶段产生的新产品、新装置、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新系统和服务等能投入生产或在实际中运用所存在的技术问题而进行的系统性活动,它不具有创新成分。此类活动包括为达到生产顺利进行以及为形成生产规模和应用领域而进行的适应性试验、小批量试生产等。活动成果最终形式多是可供生产和实际使用的带有技术、工艺参数规范的图纸、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等。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包括:
(1)工业领域里为形成新产品的生产规模而进行的工业性试验。
(2)仿制国内外技术先进的新产品而进行的设计与试制工作。
(3)为满足本部门的技术需求而对引进国内外新方法所进行的分析研究、消化吸收工作。
(4)为解决试验发展阶段新产品、新装置、新工艺能投入生产而进行的定型设计与试制工作。
生产试制与设计:指把新产品新工艺的原型 (样机、样品、样件)发展到设计定型试验与标准化、系统化、通用化试验,新技术方法从设定的控制参数发展到不同条件下的验证试验。
工业性试验:含样机、样品、样件批量生产的质量稳定性与优化参数再现性试验;新技术的可靠性试验;生产、检测、维护、安全等技术操作规范化试验,新旧生产系统结合部技术协调试验(含原材料、能源介质、辅助工具等系统适应性试验)。
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和研究与发展的划分界限:
(1)新产品的研制:研制实质性的新产品,即完全新的产品,或对现有产品的性能进行重大改进的设计、制造和试验属于研究与发展活动。对引进(或购买)现成的技术成果(如专利、技术诀窍、图纸和样机等)进行复制或直接应用而形成新产品的过程属于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活动。
(2)新工艺、新方法的研制:对新工艺、新方法的研制或对现有工艺、生产过程的技术上的实质性的改进,属于研究与发展活动。采用国内已有的生产工艺或生产过程,而在技术上没有实质性的改进,只是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生产过程作适应性的试验,属于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活动。
(3)中间试验:新产品、新工艺、新生产过程直接用于生产前,往往要进行中间试验,以解决一系列的技术问题,情况比较复杂,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进行中间试验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从技术上进一步改进产品、工艺或生产过程或为此目的进行试验以获得经验和收集数据,则是研究与发展;如果是为了形成生产规模和生产顺利进行,获取生产所需的技术参数所进行的试验,则是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活动。
(4)小批量试生产:小批量试生产的直接目的不是对产品或生产过程在技术方面作进一步的改进,而是为了使生产能顺利地进行,因而为小批量试生产所进行的各项技术准备活动属于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活动。
(5)质量控制与检验测试:原型检验测试和非商业性的试验工厂(中试车间)中的检验测试,属于研究与发展。
3.科技服务指同研究与发展活动、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活动有关的和有助于科技知识的产生、传播和应用的活动。目前科技服务统计指为研究与发展活动直接服务(完全或主要是为某项研究与发展活动而开展的辅助性活动)以外的科技服务活动,如情报、文献、咨询等。
(二)工业科技活动投入指标
1.技术开发人员 是指企业在报告年内,从事技术开发活动的时间(不包括加班时间)占年工作时间在10%(含10%)以上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人及其他人员。从事技术开发活动的时间(不包括加班时间)占年工作时间在10%以下(不含10%)的人员不统计。技术开发人员总计中的各种分组的人员,均为技术开发工作量在10%(含10%)以上人员的实际人数。
若一些人员在两个以上企业(单位)从事技术开发活动,以一个企业(单位)为主填报,其它企业(单位)应免填。
(1)工程技术人员 指担负工程技术和工程技术管理工作,并具有工程技术能力的人员。包括:
1)已取得工程技术职称,并担负工程技术工作的人员。
2)无技术职称,但从大学理工科系毕业,已担负工程技术工作的人员。
3)无技术职称或学历,但实际担负工程技术工作,具有中专以上水平,并能处理技术工作的人员。
4)已取得工程技术职称,或大学、中专理工科毕业、在企业中担负工程技术管理工作(如:主管生产的厂长、车间主任及计划、生产、生产准备、检查、安全技术、设计、工艺、劳动定额、工具设备、动力基建、环境保护等科室管理工作)的人员。
(2)技术开发机构人员 是指企业办技术开发机构中从事技术开发活动的人员,无技术开发机构的企业不填此项指标。
(3)全时人员 指在报告年内,从事技术开发活动的时间 (包括专门进行技术开发活动期间的休假、休整的时间)占本人全部工作时间(不包括加班时间)90%(含90%)以上的人员数。
(4)非全时人员 指在报告年内,从事技术开发活动的时间(包括专门进行技术开发活动期间的休假、休整的时间)10%(含10%)至90%(不含90%)的人员数。
(5)折合全时人员 指全时工作人员加非全时工作人员按工作量折算为全时人员的总和。例如,有两个全时人员(他们的工作量分别为全年工作时间的90%和100%)和三个非全时人员(他们的工作量分别为20%、30%、70%),则折合全时人员为:2+0.2+0.3+0.7=3.2≈3(人年)。
2.科技活动机构 科技活动机构是指调查范围内有建制的从事科技活动的科研机构。包括国有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科技情报与文献机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附属的科技活动机构、大中型工业企业附属的技术开发机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附属的科技活动机构指经学校上级主管部门正式批准的以科技活动为主,相对稳定的开展科技活动机构。
工业企业的技术开发机构 主要是指企业专门进行技术和产品开发的部门,即企业自办或与外单位合办,管理上同生产系统相对独立的或单独核算的专门技术开发机构,如企业办研究所(包括现改名为开发中心、开发部等专门技术开发机构)。企业管理职能科室(如技术科)一般不作为技术开发机构统计。若技术科同时挂有技术开发机构牌子,其在报告年内的主要任务是从事技术开发活动,可作为技术开发机构进行统计。其中:
(1)享受独立科研院所优惠政策的机构 指企业办的技术开发机构中能够享受国家提供独立科研院所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机构,这些优惠政策主要指:①科研院所技术性收入免征所得税,对新产品和中试产品减免所得税;②奖金税纳税标准期可放宽;③外汇留成中享受优惠政策;④科研单位的外事自主权;⑤有关单位对科研单位的出国考察、外事交流、聘请外国专家等予以支持和提供方便;⑥进口仪器设备免税。
(2)有经常性开发任务的机构 指所从事的技术开发任务是按经常性计划安排实施的技术开发机构。
(3)有稳定经费来源的机构 指能从各种渠道较稳定地获得技术开发经费,如:科技三项费用,技术开发贷款,留利中的生产发展基金,新产品试制基金,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基金按规定允许使用的资金,按国家规定范围摊入生产成本的费用等,这样的企业办技术开发机构视为有稳定经费来源。
(4)有一定试验测试条件的机构 指在技术开发工作中有一定试验、测试条件的或技术开发工作中的试验、测试可在企业内部进行的企业办技术开发机构。
3.技术开发经费 技术开发经费是工业企业进行技术开发活动的必备条件,工业企业中的科技管理、科技活动和科技服务,无一不伴随着经费的发生。它反映了企业技术开发活动的实力和活动情况。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的统计分为经费来源统计和经费支出统计两个部分,从不同的侧面反映整个企业技术开发活动的来龙去脉及各种比例结构。
(1)企业技术开发活动的经费来源
①上年经费结转 指本企业上年结存的技术开发经费余额。
②本年经费筹集总额 指本企业在报告年内从各种渠道筹集到的技术开发活动经费总额。
③政府资金 是指报告年内本企业从各级政府部门获得的用于技术开发工作的各种款项的总和,如:科技项目攻关费,科研三项补助费,基建技改费中用于技术开发的经费等。
④银行贷款 是指报告年内本企业从各银行获得的并专门用于技术开发工作的贷款总额。
⑤自筹资金 是指企业在报告年内为进行技术开发工作从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的资金中列支的经费。其中:
1)新产品减免税中用于技术开发的费用:是指企业根据有关部门规定的企业新产品免交国家的税金和按一定的比例减少上交税金中用于技术开发的经费。
2)接受外单位委托:指报告年内外单位委托本企业开发的项目所付给的经费(有偿合同款)。
3)其他经费:指企业除上述各项以外得到的技术开发经费。
(2)企业技术开发活动的经费支出
主要指企业从事技术开发活动实际开支的全部费用。包括经费的内部支出和外部支出。必须强调的是:应着重区分这两部分支出,避免出现重复统计。
技术开发经费支出总额:指报告年内本企业用于技术开发活动的经费总额,包括内部支出和外部支出。
①内部支出 指报告年内在本企业独立开展技术开发活动的实际支出,包括劳务费、业务费、科研管理费、固定资产购建费等;不包括生产性活动支出、归还贷款支出及转拨外单位支出。
1)技术开发人员劳务费(含工资):指技术开发人员在从事技术开发活动期间,企业等主管部门以货币或实物形式直接或间接地支付给技术开发人员的劳动报酬,包括工资(包括技术开发过程中的休假工资)、附加工资、辅助工资、副食补贴、各种津贴、加班补贴、各种奖金及离退休人员费用、社会保险费、人民助学金等,并且包括负责技术开发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通常未直接参加某项技术开发工作,但参与有关的科技计划制订和管理的科技人员)的劳务费。研究生的费用 (助学金、定期生活津贴等)应根据他们实际参与技术开发活动的情况计算在内。
若某一技术开发人员在报告年内从事了几个月的技术开发工作,其它时间从事生产活动,那么只计算该人从事技术开发活动的劳务费,不包括从事生产活动的劳务费。
2)原材料费:指本企业报告年内为技术开发活动所支出的主要原材料、辅助材料、零件、试制品等费用。原材料包括耐用年限在一年以内,购置费在1000元以下的机械、装置、车辆、工具设备用品等。
3)固定资产购建费:指本企业在报告年内为技术开发工作所支付的土地、建筑物和使用年限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1000~2000元以上的机械、仪器、设备等的购置费。
固定资产购建费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仪器设备费,另一部分即是其他基本建设费。
其中:仪器设备费指使用年限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1000~2000元以上机械、仪器、设备等的购置费。
由基建费支出的科研基础设施当年投资完成额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使用基建费建造科研基础设施的投资额。科研与生产共用的基建项目,按企业科研计划与生产将来使用安排进行分摊。科研基础设施包括为专门科技机构投资建造办公室、科研楼、实验室等,为从事科技活动人员建造宿舍;用基本建设投资为企业科技活动购买仪器、设备等。
4)其他:上述支出之外的用于技术开发活动所支出的费用。包括一般共用管理费、办公费、日常期刊、书籍购买费、租用房屋、维修、计算机服务、差旅和邮寄费用,而只提供间接服务的人员的劳务费,则应根据所从事的技术开发活动时间也适当划分在内。
5)内部支出中用于开发新产品的经费:是指技术开发总的经费支出中专门用于开发新产品的那一部分经费。
6)内部支出中技术开发机构经费支出:指在技术开发总的经费支出中,企业办的技术开发机构在全年度用于技术开发活动的各种经费支出的总额。其中:
研究与发展支出:指企业办技术开发机构在全年度各种经费支出的总额中,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发展的经费之和。
②外部支出 委托外单位或与外单位合作进行的科技活动而拨给对方的科技活动经费。
1)技术改造经费支出 指工业企业在坚持科学技术进步的前提下,将科学技术成果应用于企业生产的各个领域 (产品、设备、工艺等),用先进的技术改造落后的技术,用先进的工艺、设备代替落后的工艺、设备,实现以内涵为主的扩大再生产,从而达到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品更新换代、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全面提高综合经济效益的目的而支付的费用。
2)技术引进经费支出 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用于购买国外技术 (包括购买设计、流程、配方、图纸、工艺专利等技术资料的费用),以及引进国外的关键设备、仪器、样机所支付的费用。
3)消化吸收经费支出 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对国外引进项目的掌握、应用、复制而开展的工作,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创新所支出的经费总额,包括人员培训费、测绘费、参加消化吸收工作的人员的工资、工装、工艺开发费、必备的配套设备费、翻版费等。
4)购买国内技术支出 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为发展本企业的生产而购买国内(企业外单位)技术成果的经费支出,包括购买设计图纸、工艺、配方、关键设备等所支付的费用。
(3)本年经费结余 指本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年末结余额。
4.技术开发项目(课题)
项目是指为了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综合性科学技术问题而确定的研究工作。课题是指为解决一个相对独立而单一的科学技术问题而确定的研究工作。课题是科学研究最基本的单元,而项目带有综合性,可以分成许多相互联系而又有独立研究内容的课题。当项目和课题研究的内容一致、相统一时,项目即是课题,课题也就是项目。
若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另外分解为多个课题,则按实际的技术开发课题数进行统计,不按计划项目(课题)数统计。
(1)技术开发项目(课题) 指一般为企业以上管理机构认定,并实际有专门人员实施技术开发活动的项目(课题)。包括当年新开课题和上年尚未完成、本年继续进行的课题。若项目(课题)只列入计划,未实施,不统计;若计划项目(课题)在实施过程中分解为多个小项目(课题),则按实际的技术开发项目(课题)进行情况统计,不按计划项目数统计。
(2)新产品项目 指技术开发项目(课题)中涉及新产品开发的项目(课题)。
(3)当年已完成项目 指在报告年内已鉴定或已完成或投产的技术开发项目(课题)。
(4)当年已投产(使用)项目 指本企业历年从事的技术开发项目(课题)完成后,在报告年内投入正式生产经营的项目(课题)。
工业企业技术开发项目(课题)包括实施项目、跟踪项目。实施项目指当年正在进行的项目,含上年结转项目,本年开题项目,结转下年继续进行的项目。跟踪项目指通过技术鉴定,并投入批量生产的项目,跟踪期限规定如下:装备类跟踪五年、消费品类跟踪二年,其他类 (包括原材料及元器件等)跟踪三年。
(5)技术开发项目(课题)名称 按立项项目名称或项目(课题)合同议定书确定的名称,填写不论项目来源如何,均需逐一填列。项目名称过长,可作适当压缩。
(6)项目(课题)来源 包括上级单位 (主管单位及科委、计委、经贸委等政府部门)下达、外单位委托和本企业自选的项目(课题)。
(7)项目(课题)种类 可分为:
①新产品开发;②新产品试 (投)产;③消化吸收;④新技术推广;⑤工艺方法研究;⑥其他。
(8)项目进行形式 指项目进行过程的形式,可分为:
①产品(样机)试制;②中间试验;③技术鉴定;④投入批量生产;⑤新技术推广;⑥用于技术改造;⑦其他。
若该项目一个阶段已结束尚未进入下一阶段,应作为已结束阶段。
(9)项目(课题)合作类型 分为与国外合作、与国内高校合作、与国内科研机构合作、与国内其他企业合作、本企业独立完成等形式。
(10)项目技术水平 指项目经鉴定会鉴定的开发成果水平,可分为:
①90年代国际水平;②80年代国际水平;③70年代国际水平;④国内先进水平;⑤填补国内空白;⑥其他 (包括项目尚未鉴定)。
(11)项目(课题)活动类型 包括:
①基础研究;②应用研究;③实验发展;④研究与实验发展成果应用;⑤其他。
(12)项目主要成果形式 工业企业的科研项目(课题)或列入企业计划,或属于科技管理内容,通常被企业及以上管理部门承认,一般为有目的的研究、开发活动。若一个项目有两个或以上目标,应确认其中最主要的目标。成果形式分为新技术,新工艺,新工法,新系统,新装置,新产品,新配方,新的作业方式,新的服务项目,科学论文,科技专著等。
(13)项目(课题)技术经济目标 指项目立项时确定的技术经济目标。若一个项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目标,填其中最主要的目标。
①产品更新换代;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提高产品质量;④扩大现有生产能力;⑤提高生产安全性;⑥减少原材料消耗;⑦减少能源消耗;⑧改善工作条件;⑨减少环境污染;应用电子技术;其他。
(14)项目(课题)社会经济目标 指项目完成后对社会产生影响的领域。主要包括:
①地球、海洋和大气的开发与估价;②民用宇宙空间;③农业、林业和渔业的发展;④促进工业发展;⑤能源的生产、储存和分配;⑥运输、通讯的发展;⑦教育事业的发展;⑧卫生事业的发展;⑨社会发展和社会、经济服务;环境保护;知识的发展;其他民用目标;防务。
(15)项目(课题)起始时间 指项目(课题)列入工业企业计划或签定协议后,有组织进行开发的年月,即开始动用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到开发项目的年月。
(16)项目(课题)完成时间 指完成项目(课题)技术鉴定的年月。若此项目(课题)未鉴定就已投入使用,投产日期就视为鉴定日期
(17)项目(课题)鉴定级别 指举办成果鉴定会的单位级别。分为省、部级以上,省、部属局,地、市级,总公司、集团公司和本企业。
(18)项目(课题)投入生产(使用)时间 指项目(课题)在本企业或外企业(指外企业委托本企业研究开发的项目)实际被采用的时间。
(19)项目(课题)参加人员 项目(课题)组一般为工业企业及以上管理机构认定从事技术开发活动的最小单元,参加人员指实际参加技术开发项目(课题)活动,时间(不包括加班时间)占全年工作时间在10%及以上的人员。
统计项目(课题)参加人员的人年数时,应先将项目(课题)参加人员按从事技术开发活动的时间分为全时人员和非全时人员,再将非全时人员折合全时人员,并加上全时人员数,则为项目人员的人年数。
(20)项目(课题)经费支出 指项目(课题)经费实际支出额。包括项目(课题)组人员在从事项目(课题)活动期间所获得的劳动报酬 (工资、补助工资、津贴、奖金、离退休人员费用、人民助学金等)、原材料费、设计试验费及固定资产购置费等。
(21)产值(现价) 指项目在报告年内生产的,用现行价格计算的,以货币表示的产品产量。
(22)利润 指项目在报告期内所获得的实际利润额。
(23)销售额 指项目在报告年内的实际销售收入。
(24)节汇 指项目在报告年内实际节约外汇总额。按美元计算,如以人民币结算,则以当时中国人民银行汇率计算。
(25)创汇 指项目在报告年内实际出口创汇总额。按美元计算,人民币折算方法同“节汇”。
(26)减免税额 指工业企业在报告年内享受各级政府为鼓励企业增大科技投入、进行新产品开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而减免的各项税金总额。
(三)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产出指标
对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产出情况的统计调查,是评价一个企业的科学技术水平,科技开发能力以及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1.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是指科技工作者为解决某一科学技术问题,经过研究、实验、试制或调查考察,综合分析而得出的有价值的创造性的工作结果。科技成果是科学技术研究所取得的最终成果,是科技活动的重要产出。
(1)科技成果数量 按照我国现行有关规定,凡是经过科学技术鉴定或通过市场机制进行鉴别、评议,或得到其他方式的社会公认的 (包括专门机构的审核),符合科研条件,并附有评价鉴定材料或实际实用报告等资料的科学工作成果,均可作为科技成果予以统计。若几个企业 (单位)共同合作取得的科技成果,统计时应由其中最主要的企业填报,其他企业应免填。
(2)科技成果获奖情况 填报本企业在本报告期内从地(市)以上政府科技管理部门获得的各种科技成果奖,分为:国家级奖、省部级奖和地市级奖。为防止重复,由几个单位合作获得的科技成果奖,由第一完成单位填报;多次获奖的成果只填一个。
①国家级奖励 包括国家科委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批准,授予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委发明评选委员会批准,授予的国家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批准,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科委星火办公室批准,授予的国家星火奖等国家级别的奖励。
②省、部级奖励 指以国务院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名义颁发的重大科技成果奖和科技进步奖等。
③地、市级奖励 指以地市政府(科委)和省属各部门名义颁发的科技成果奖。
若一项技术开发成果获多级别的奖励,则按最高级奖励计算统计。
(3)科技成果经济效益
反映报告年内本企业对外企业转让本企业当年或以往的科技成果 (如设计图纸、配方、工艺……)的收入总额。其中:
①技术出口收入 指本企业报告年内向国外转让本企业当年或以往的科技成果 (如设计图纸、配方、工艺……)的收入,收入为外币时需按当时的汇价换算为人民币计算填写。
②本企业对外技术服务收入 指企业在报告年内,本企业对企业外单位提供的有偿服务,如:试验测试、技术指导、咨询服务等获得的收入总额,不包括对本企业产品实行质量保修而进行的服务。
③高技术性收入 是企业报告年内与高技术产品及高技术有关的技术、工艺等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技术工程设计、试验等所获得的收入。它是企业报告年内全部技术性收入的组成部分。
2.专利
专利,就是发明者向国家专利管理部门申请登记并被批准的,在有效期内以法律形式保护的任何新颖而适用的发明、发现以及其他新颖而适用的技术改进秘密的独立权益。专利有三种:即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专利必须经国家专利部门批准,并且有一定的有效期限。专利的统计有:
(1)专利申请数 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在中国专利局或在外国专利管理部门申请专利的项数;
(2)专利授权数 指企业在报告年内所获准享有专利权的项数。
3.科学著作 科学著作和科学论文,是科学研究的直接成果。
(1)科学论文 指在学术刊物上以书面形式最初发表的科学研究成果。科学论文具备以下三个条件:①首次发表的研究成果;②作者的结论和试验能被同行重复并验证;③发表后科技界能够引用。
(2)科学著作 指经过正式出版部门编印出版的论述科学技术问题的理论性论文集或专著及科普著作;但不包括翻译国外的著作。若由多人合著的科技著作,原则上由第一作者所在单位统计。
(四)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效绩
一个企业的竞争实力取决于利用科技成果的速度、规模、范围和效果。以下通过单项基础指标之间的联系,用对比的方法来描述科技活动的效益水平。
1.新产品
(1)新产品概念 指工业企业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研制、生产的全新产品或在结构、材质、工艺等某一方面比老产品有明显改进,从而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或扩大了使用功能的产品。包括经过国家级或地区级有关部门认证并颁发给新产品证书的,且在新产品证书规定的有效期内生产的产品;未经上述有关部门认证,在报告期内从企业的角度出发符合新产品定义,从投产之日起一年之内的产品。
从本企业角度出发,下列两种类型的产品。一是全新产品,其用途、技术设计和材料三者都有显著变化的产品;二是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其性能得到提高或改进的产品。
若产品在美学上(外观、颜色、图案设计、包装等)的改变及技术上的较小变化,属产品差异,不作为新产品统计。
就全国范围来说,是指我国第一次试制成功的新产品,就一个部门、地区、企业来说,是指本部门、本地区、本企业第一次试制成功的新产品。
(2)国家级新产品 是指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定,并有国家级鉴定证书的新产品。
(3)新产品出口收入 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将新产品出售给外贸部门用于出口和直接出售给外商所实现的销售收入。
(4)新产品实现利税 指本企业在报告年内新产品实现的利税总额,包括新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利润总额及应交增值税。
(5)新产品减免税 根据有关部门规定,本企业在报告年内新产品免交国家的税金和按一定比例减少的上交税金之和。
(6)新产品销售收入合计 指报告年内,本企业实际的新产品销售收入。
(7)新产品的统计时间范围 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结合机械工业部实际情况,除个别产品有特殊规定以外,原则上按三年为一个统计周期,凡在三年期间投产的新产品,都属于报告期的新产品。
(8)新产品定型完成日期 按照规定由各级新产品鉴定委员会已召开鉴定会议通过鉴定或虽未开会而接到上级主管部门正式批准定型的日期。凡已正式定型的均要填报完成日期、批准定型单位名称及批准定型文号。
新产品定型鉴定类别分为技术鉴定、设计定型、生产定型。
(9)投产新产品计算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
1)产品更新率计算公式为:

产品更新率(%))
=
报告期内投产新产品品种数
×100%

报告期内生产品种总数

2)新产品产值率(按不变价计算)计算公式为:

新产品产值率(%))
=
报告期新产品产值
×100%

报告期工业总产值

3)新产品销售率计算公式为:

新产品销售率(%))
=
报告期新产品销售收入
×100%

报告期产品销售收入

4)新产品利润占利润总额比重计算公式为:

新产品利润占利润总额比重(%))
=
报告期新产品利润
×100%

报告期利润总额

5)新产品投产平均需要天数反映企业开发新产品,缩短新产品试制和投产的生产周期,适应市场需要的情况。计算公式:

新产品投产平均需要天数
=
∑(报告期投产的新产品从试制到投产的天数)

报告期投产的新产品品种数

2.科技成果转让对企业的经济影响
(1)科技成果转让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
(2)每百名技术开发人员平均占有科技成果转让收入。
(3)企业科技成果转让收入与企业对外技术性服务收入之和占全部技术开发总支出的比重。
(4)报告期内科技成果转化率(%)

计算公式
=
年内投产(使用)成果项数
×100%

年内鉴定的成果项数


(5)    科技成果水平
=
获国家级成果

成果总数

3.科技专利情况
(1)专利申请项数占本行业专利申请总数的比重。
(2)获准专利的年平均增长率。
4.科技著作

人均科技论文发表篇数
=
科技论文篇数

技术开发人员总数

5.人员效用
(1)从事技术开发的人员数/全部职工总数
(2)技术开发人员中具有中、高级职称人员的比重。